【中國鼠疫】內蒙古第三宗鼠疫個案 患者剝食野兔後發燒並確診患有腺鼠疫
禍從口入,大家一定要留意食物環境衞生。北京市政府上星期證實,兩名來自內蒙古的市民患上肺鼠疫,引發國內外關注。根據最新公告,再多一名內蒙古男子經專家診斷為「腺鼠疫」確診病例,但未發現本病例與前兩宗病例之間有流行病學關聯。
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衞生健康委員會資料,委員會日前(11月17日)公布,一名55歲男子在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醫院就診期間,反覆發燒,經專家會診,被診斷為腺鼠疫確診病例。患者曾於2019年11月5日在採石場剝食過野兔,目前,未發現本病例與前兩例病例之間有流行病學關聯。現時患者已在醫院隔離救治,相關防控措施已落實。密切接觸者有28名,已就地隔離醫學觀察,目前無發熱等異常表現。
此外,2019年11月12日確診的兩例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均無發熱等異常表現。
根據本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資料,鼠疫是一種可感染齧齒動物、一些動物和人類的傳染病。它由鼠疫耶爾森桿菌所引致。鼠疫感染主要有三種:腺鼠疫、肺鼠疫和敗血性鼠疫。人類感染鼠疫是嚴重疾病,腺鼠疫病死率為30%至60%,如沒有接受治療,肺鼠疫向來是致命的。
鼠疫是由受感染動物(主要是齧齒動物)身上的帶菌跳蚤經叮咬而傳播。人類的皮膚若有傷口,而與帶菌動物的體液或組織接觸,或吸入患者的飛沫,亦可感染到鼠疫。腺鼠疫通常不會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,除了接觸受感染者淋巴結的膿液。肺鼠疫的傳染性極高,可透過吸入患者的飛沫於人與人之間傳播。
腺鼠疫的潛伏期一般為2至6天;而肺鼠疫的潛伏期一般為1至4天。腺鼠疫患者會出現突發的病徵包括頭痛、發冷顫抖、發燒、疲倦以及受影響的淋巴結腫脹和疼痛。當鼠疫桿菌侵入血液時,病情便發展成為敗血性鼠疫。透過血液,感染可蔓延到身體其他器官,引致嚴重併發症。
患上肺鼠疫的病人會發冷、發燒、頭痛、全身疼痛、虛弱、胸口翳悶、咳出帶血的痰、呼吸困難;如不及早接受治理,病人可能很快便會死亡。患上這種最嚴重的類型的病人,具極高度的傳染性。
患者須被隔離和服用適當的抗生素。
預防方法:
一. 家居環境方面,應杜絕齧齒動物的食物來源和堵塞鼠類匿藏之處。
– 妥善儲存食物於有蓋的容器內,和不要把寵物的糧食擱置過夜,以免成為齧齒動物的食物。把所有垃圾和食物的渣滓存放於妥善蓋好的垃圾箱內。垃圾箱必須至少每天清理一次。
– 保持地方清潔,特別是垃圾房和樓梯清潔。避免堆積雜物。
– 定期檢查所有花圃以防止齧齒動物繁殖。(如欲獲得更多有關鼠患的預防及控制的資訊,請致電 3188 2064與食物環境衞生署防治蟲鼠事務諮詢組聯絡)
二. 穿著長袖衣物和長褲,並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搽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,防止被跳蚤叮咬。孕婦及6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以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。此外,亦可在衣服上使用氯菊酯(一種殺蟲劑),但切勿將氯菊酯塗在皮膚上。
三. 如要到訪鼠疫的流行地方,應遠離老鼠出沒的地方和切勿接觸活的或死去的齧齒動物。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防止被跳蚤叮咬亦同樣重要。
Text: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
Photos: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